2023年,我国天气形势异常多变、极端天气事件偏多,区域暴雨山洪频发重发,山洪灾害防御任务异常艰巨。各级水利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全力防范化解山洪灾害风险,最大程度保障了山丘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涌现了一批精准预警成功避险的典型案例。
为系统总结山洪灾害防御经验,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以鲜活事例增强民众防灾避险意识,水利部防御司会同水利部减灾中心(防御中心)组织开展了2023年山洪灾害预警避险典型案例甄选工作,共甄选出10个典型案例,将分4期陆续推出,供各地参考借鉴。现推出第4期。
预警“叫应”响应闭环管理
青海、河北等地进一步加强预警与响应行动衔接,强化预警指向性,依托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向有关责任人靶向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完善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叫醒”“叫应”和快速响应,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河北临城梁家庄村在“23·7”特大暴雨洪水中加强已转移人员管控,避免人员擅自返回造成的不必要伤害。
案例1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落实“叫应”“叫醒”双叫应机制
2023年8月9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出现强降雨导致松多藏族乡松多村北岔沟发生山洪灾害。青海省水利厅与当地多部门提前研判预警,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29户137人、游客10人,成功避免人员伤亡。
8月9日15时,青海省水利厅联合气象部门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计互助等15县(市、区)发生山洪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黄色预警)。16时45分,青海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监测到松多乡松多村北岔沟危险区1小时雨量16.0毫米,超准备转移指标0.8毫米,发布预警短信10条。乡政府收到预警信息后,于16时47分通过微信群“叫应”村、社区防汛责任人开展河道巡查并“叫应”危险区群众。16时50分,村级巡查责任人发现北岔沟上游汇流洪水涨势明显,松多乡政府要求松多村村委会立即转移危险区群众。16时55分,互助县水利局与气象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计互助县发生山洪灾害的可能性大(橙色预警)。16时58分,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值班人员监测到松多村西沟雨量站30分钟降雨14.2毫米,立即电话“叫应”互助县水利局值班室。16时59分,北岔沟危险区1小时雨量19.8毫米,超立即转移指标0.6毫米,县水利局值班室立即电话核实降雨信息,提醒乡镇、村级防汛责任人立即转移危险区群众。松多乡政府、村委会组织抢险力量到位,并按照包保责任制转移受威胁群众。17时20分,松多乡松多村暴发山洪,因提前开展各项防御工作,洪水发生时已转移安置群众,未造成人员伤亡。
经验做法
一是严格落实双“叫应”机制。严格按照“叫应”“叫醒”机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部门协调联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做到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周密部署,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成功避免人员因灾伤亡。
二是多源降雨数据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的融合应用。目前,青海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已接入未来24小时降雨网格和0—6小时临近预报数据,接入气象、自然资源、水文等部门2727处雨量监测站,共享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气雷达产品。
案例2 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加强已转移人员管控
受台风“杜苏芮”北上与冷空气共同影响,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邢台市临城县赵庄乡梁家庄村出现特大暴雨,累计降雨量1008.4毫米,相当于往年2年的降雨量(两天下了两年的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导致沿村河道护岸多处坍塌,洪水漫溢进村,部分房屋倒塌,多处道路断交、电力中断,村庄成为“孤岛”。各级水利部门及时发布预警,梁家庄村党支部组织转移群众30户61人,位于暴雨中心的小山村经受住了极值暴雨和山洪考验,无一人伤亡。
7月28日17时,河北省水利厅联合省气象局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预计28日20时至29日20时,临城县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29日10时调整为橙色预警,并依托“三大运营商”向群众发送预警短信。29日20时,邢台市水务局联合气象局对临城县发布山洪灾害红色预警。临城县水利部门强化值班值守,紧盯降雨过程,“点对点”提醒乡、村关注降雨信息,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无线广播等发布山洪预警信息,要求各乡镇提前转移受山洪威胁群众。29日20时,赵庄乡梁家庄村站24小时累计降雨量151.4毫米,临城县水务局值班人员立即将预警信息发送至梁家庄村预警员,提醒做好转移避险工作。
7月30日5时,梁家庄村巡查人员看到河道水位明显上涨后,在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下,组织党员干部按照预案,开展“敲门行动”,挨家挨户提示提醒并协助群众转移,2个小时内将受威胁的25户54人全部转移,并分组进行集中安置,同时安排13名抢险队员轮流守护,严禁人员擅自返回。30日10时,洪水漫过河道护岸堤坝冲入村庄,村“两委”干部坚守河道、山体、塘坝等风险点位加密巡查、研判风险,最大限度减少次生灾害。
经验做法
一是转移集中安置群众后加强人员管控闭环管理,严禁人员擅自返回造成不必要伤害。
二是临城县水利部门汛前组织各乡镇、村开展山洪灾害避险转移演练,要求每家每户必须1至2人参加演练,模拟洪水过境时村民转移真实场景,以平时“用功夫”确保战时“不慌乱”。